(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日,北京市3名“冒牌”医疗专家向老年人高价推销保健产品,以此牟取暴利的案件引起热议。低端的骗术和劣质的伪装竟能哄骗无数老人掏空腰包,此类“保健品”诈骗屡见不鲜的背后往往就是瞄准老年人渴望健康的心理,再加上老年人作为弱势群体医学认知匮乏、防备心弱、感情缺位等心理特点,从而设下陷阱诈骗。防止“养生局”和不实专家的诈骗,需要老人提高警惕,端正保健理念,遇到问题多和子女沟通,及时向公安机关反映,也需要外部监管和群众监督。
加强个人抵制力,筑起家庭“防火墙”。老年人比较焦虑健康问题,而急于求医则容易正中小医馆、“大专家”的养生骗局,坚信所谓的特效药、神药会比正规医疗机构开具的要更便宜和有效,这是缺乏科学的医疗知识和贪便宜心理的表现,导致既耽误治疗又花大价钱反而“贪小便宜吃大亏”。家中子女要时常关注老人健康及生活近况,不给骗子可乘之机,常沟通多陪伴,让老人远离孤单,养成遇事家里先商量的习惯,老人有了参与感才能更有安全感。定期带老人体检看病,纠正错误就医思想,多科普保健和防骗知识与老人一起学习,能更有效的规避被骗风险。
发展老年友好型,创新医院“新模式”。现今医院大多推行半自助式服务,花样百出的线上步骤让很多年轻人都摸不着头脑,更是把很多老年人“拦”在了门外。而小医馆看诊程序简单,再佐以舌灿莲花的“大专家”和小礼品的诱惑,轻易就俘获了老人们的信任。老年健康医疗项目具有非常大的市场潜能,大力推进老年友好型医院十分必要,为老人们提供人性化服务,开辟老年服务窗口,挂号、取药、付款机器旁配备工作人员进行讲解协助;积极推进技术强化、科研教学,做好老年人疾病健康救助的同时,医护人员要有十足的耐心,关注老人心理变化,及时开导和宽慰,提供高质暖心的诊疗服务,让老年患者无惧生命黄昏,正确面对疾病,守护最美“夕阳红”。
防骗宣传进家门,群众监督“千里眼”。群众利益无小事,严厉打击“养生局”骗老案件,不仅需要公安机关、市场监管部门的重拳出击、严肃惩治,也需要社会加强反诈宣传。基层政府、社区(街道)、村委会可以通过座谈会、展报、公众号、广播甚至上门宣传等途径及时更新反诈信息,让老年人及其家庭高度关注、提高警惕、及时反馈。打击整治养老诈骗必须打早打小,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鼓励群众监督,创新线上线下多渠道举报有奖机制,警民配合,尽可能将违法犯罪消灭在萌芽。
养老诈骗套路深,老人需警戒,家人多留心,优化升级老人友好型医院,让老人舒心就诊。大力宣传反诈,带动社会监督,维护老年权益;合力打击养老骗局,树立正确养生观念,让更多老人守好养老“钱袋子”。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韩露(宜昌兴山)
责编:王舒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