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年,得益于国家层面的统筹谋划以及地方党委政府重视的态度、务实的举措、长远的眼光,山东省烟台市的文物保护与考古工作,迎来发展的“黄金时代”。
这个“黄金时代”有几个显著特征:一是烟台市委市政府对文物考古事业,在尊重规律基础上,下大力气研究,结合本地实际出台行业发展亟需的指导性意见和保障举措;二是社会各界对文物考古的关注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一些社会力量更是积极主动加入到保护传承的队伍之中;三是文物考古事业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良性互动,文物活起来的机制不断完善,为文化旅游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作为齐鲁文化的重要代表城市和胶东文化的起源城市,烟台市始终坚守“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以实际行动践行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的时代使命。今年1月,烟台市考古研究院揭牌,开启烟台考古事业新篇章。
【资料图】
设立烟台市考古研究院,是当地重视文物考古工作的突出标识。众多周知,近年来多地都出现了考古队伍力量薄弱、专业人才不足等问题,制约了地方文物保护与考古工作的顺利开展。通过成立专门的考古研究机构,一方面是充实人才力量,另一方面也向社会各界释放了明确信号,即文物考古工作必须不断加强。
烟台市文化和旅游局主要负责人介绍,将以烟台市考古研究院揭牌为契机,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站在溯源烟台文明、弘扬传承城市文脉的高度来认识文物考古工作,为努力建设烟台气派的考古学贡献力量;将加快吸纳培养考古专业技术人才,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积极推动全市历史文物等级分区,积极探索新型田野考古工作方法,加强考古成果转化,加深考古科研阐释,让更多文物保护成果走进公众视野,不断增强烟台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
烟台长岛,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2022年,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第一批山东省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共10家,烟台市“长岛‘海上丝绸之路’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入选。
莱州吕村遗址是2021年度山东省五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其位于烟台莱州市平里店镇吕村北,南邻王河。遗址平面形状略呈方形,东西、南北边长900余米,总面积约87万平方米,主体遗存时代为大汶口文化晚期至龙山文化早期。
莱州吕村遗址是胶东地区目前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史前聚落遗址,带环壕和围墙的聚落结构;房址、灰沟与灰坑呈规律分布的聚落布局;埋藏完整猪狗与堆叠大量陶器的祭祀坑;形制多样且结构多元的窖穴;以及遗址内出土的带“日火山”刻划符号的大口尊,陶萧、牙璧、石钺、玉饰件、鹿角靴形器、大型的鲸鱼椎骨、龟甲、各式的磨制石器及大量精美陶器等,反映出吕村遗址作为莱州湾地区高等级、核心性聚落的地位,为当下社会理解胶东沿海和海岱内陆地区龙山文化早期阶段的联系与差异提供了新的启示。
2022年以来,烟台市委市政府系统谋划部署全市文物保护利用和考古工作,推动各项工作实现突破性发展。“地雷战战役纪念馆基本陈列”入选国家文物局主题展览推介项目;由烟台市文化和旅游局申报的“微改造 强保护 精提升 留住城市记忆 传承文化根脉——烟台山近代建筑群、奇山所文物保护活化利用典型案例”获山东省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烟台市入选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山东省第二批革命文物829处(件),评选公布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6处,新增备案各级各类博物馆10家,长岛北庄入选首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名单,烟台成为全省第六家水下考古工作站,4项展览获评全省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展览“精品奖”和“优秀奖”。
文化遗产,是文明延续的最好见证,是连通古今的生动教科书。系列成绩的背后,是烟台市对文物考古工作的“鼎力支持”。
这两年,烟台市委市政府坚持高位推动,市政府常务会、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召开高规格全市文物工作会议,以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出台《烟台市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三年行动方案》。坚持突出重点,印发实施《关于推进国有建设用地区域化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前置工作的实施意见》,有效开展业务培训,开展历史文物三级分区工作,意见运转顺利;印发《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更加完备的博物馆发展体系。坚持强化服务,设立服务企业文物专员,制发《关于实施基本建设工程文物保护告知工作的通知》《服务企业文物专员工作规则》,从审批服务、过程监管等方面全方位打通文物保护环节。
(烟台市文化和旅游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