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政治动荡,昔日辉煌的帝国处在内忧外患之中,自咸丰帝以后有三位皇帝登基,很多人都因此认为溥仪是清朝最后一任皇帝,但在这一时期,真正能称上皇帝的只有皇太后慈禧,尽管她从未称帝,却是执掌着朝廷的人。
如今提起慈禧,人们或许会联想到夺权,想到她手段狠辣,以负面评价居多,但要是纵观慈溪的一生,她并非一位改革家,但她是一位伟大的统治者,她带领着风雨飘摇的清帝国走过了王朝末期,面对虎视眈眈的列强,她也从未让清朝门户大开。
慈禧在位期间,废除了缠足这一陋习,大力兴办女子学院,这一举措为解放女性做了铺垫。她还推行洋务运动,主张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慈禧早年间是主战派,在英法联军进京的时候,慈禧向咸丰提出留在北京抵抗到底,但因此惹怒了咸丰,随着一场场战争的失利,慈禧也逐渐丧失了对战争的希望,她主张求和的行为尽管是丧权辱国,但也是为了继续维护清王朝。
这样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女性,在她生命的最后一刻,为这个国家留下了怎样的遗诏?又为这个国家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呢?
同治帝去世后,慈溪为了继续垂帘听政,把四岁的光绪帝推上帝位,他在位期间,慈禧一直把持朝政,光绪深知自己傀儡皇帝的命运,但他不想就此屈服,发动戊戌变法,意图通过政治革新推倒慈禧。
今天大部分人都认为慈溪反对戊戌变法,事实上,作为真正拥有权力的慈禧,如果她都不同意变法,变法又怎么可能实施呢。
慈禧之所以叫停戊戌变法,是因为光绪想要设立由外国人组成的顾问团,这触碰到了慈禧的底线,她掌权几十载,一直反对让外国人进入朝廷,把持朝纲,慈禧很清楚,一旦这么做,中国将彻底被列强瓜分。
戊戌变法后,慈禧便将光绪软禁起来,光绪最终英年早逝,光绪一生无病无灾,为何只活到了三十八岁,这件事情令人起疑,到了现代,有人研究了光绪的头发,发现砷含量非常高,可见慈禧心肠之狠毒。
总之,在光绪驾崩后,朝廷上下就继承人的问题乱成了一锅粥,不少大臣认为应当由光绪之弟载沣继位,尽管此时的慈禧已经病入膏肓,但她仍然觉得自己能继续执掌朝政,因此力排众议,将年仅三岁的溥仪推上帝位,溥仪的父亲载沣任摄政王。
慈禧一生都在追逐权力,毒杀光绪,立溥仪为帝,目的都是一样的,就是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但她没想到的是,这条政令发布的第二天,自己就去世了。
随着慈禧的过世,年幼的溥仪怎么可能维持好朝政,幼帝在位,使得袁世凯对皇位虎视眈眈,可以说,慈溪的这一遗诏间接将清朝推向了灭亡。
慈禧临死前说此后女人不可预闻国政,这话由一个权倾朝野的女人说出,听起来有点可笑,但都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慈禧这么说有自己的考量。
慈禧能干政几十载,她本人的能力是不可忽视的,她政治能力出色,智略过人。慈禧并不反对学习西方,她推行洋务运动,就是希望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尽管她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也正因如此,她对西方的政治并不感兴趣,因为一旦内阁成立,她皇太后的权力就会萎缩。
慈禧擅长用人,她在位期间良才辈出,她重用左宗棠、曾国藩、李鸿章等能臣,哪怕是后来意图篡位的袁世凯,在她的手底下也不敢造次。
慈禧临死前非常清楚,一个三岁的幼帝根本没能力管理朝廷,届时隆裕太后将会成为事实上的掌权人,慈禧深知隆裕太后政治能力并不出彩,没有能力掣肘群臣,很容易导致大权旁落。慈禧一生所为都是为了清王朝的延续,哪怕自己即将去世,因此她设下这一遗诏,断绝了隆裕干政的可能,此举也是希望清王朝继续延续下去。
不得令太监擅权。明末之事,可为殷鉴!说完这句话,一位贯穿清末始终的女性就此离世。
明朝宦官辈出,最终导致江山灭亡,慈禧深知宦官当政对于王朝的危害,因此十分反对宦官把权,李莲英最清楚慈禧的脾性,正因如此,哪怕他深受慈禧的喜爱,也从来不敢在慈禧面前表现出对于政治的看法。
而且,此时的李莲英已经不受慈禧信任,李莲英为人圆滑,在戊戌变法后,没有明确表态支持慈禧,也因此失去了慈禧的信任,这件事也让慈禧更加不信任宦官。
这项遗诏可以说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清王朝的统治,我们可以看到,慈禧在位的期间,直到清朝灭亡,都没有出现过宦官权力过大的现象,权力始终牢牢的掌握在皇帝手中,避免了出现魏忠贤这种大奸臣,祸乱朝政,最终被清人灭国。
慈禧是一位传奇女性,她穷奢极欲,每一次生日宴会都要隆重举办,她追逐权力。但在她的在位期间,列强始终没能完全掌控国家,慈禧之所以能做到长期干政,一方面是她贪图权力,另一方面也与两任皇帝都软弱无能有关。
反观慈禧去世后,作为统治者的摄政王载沣再也不能控制羽翼丰满的袁世凯,最终只能辞去摄政王的职位,只能亲眼看着军阀攻入北京,无奈的见证清王朝的覆灭。
站在后世的角度,我们可以尽情的批判慈禧,但当我们细看她的一生,我们会看到一个为了四分五裂的国家而在不断努力的女性,她并不完美,她丧权辱国,是为了保证满族人能一直掌控权力,她在位期间,极力避免了外国人到中国任职,否则,清朝灭亡后将被列强一一瓜分。
慈禧是封建社会下一位伟大的皇帝,但时代在变化,她始终固步自封,拒绝新的政治体制,如今的我们面对世界的变化,不能选择停留在过去,而是应该积极学习新生事物,只有这样,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