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做到了精神上的“断舍离”,才会真正实现物质上的“断舍离”。
几年前,用了十几年的一体台式电脑坏了,已有手机和平板电脑,台式机也就不更新了。电脑桌的台面空了,放着既无用又占地方,想送人,但无人要。妻多次催我丢掉它,但我总是下不了决心。一是觉得丢弃可惜,还有一个原因是,电脑桌下面的搁板上,放着三个高半米的叠加的纸箱,里面装满的东西,无处可放。
一晃多年过去了。最近妻逼得紧。她说,年纪已大,来日不多,说不定哪天你想动也动不了!
理吧。为挪出电脑桌纸箱里的东西,必须腾出房间空间。下决心,将占最多空间的书处理掉。连续花了几天时间,将长期不看、今后也没时间再看但一直舍不得丢掉的书处理掉,竟扎了七捆,重近百斤。事后将每捆书的书脊,都用手机拍了照,留个纪念。电脑桌下盒内东西也一并清理。两个书本大小的公文包,已保存了二三十年,舍不得丢掉。一个上面印着“卢湾区教育学院”的金字,另一个是上海教育出版社举办议论文比赛的纪念品。两个包人造革的黑色皮面已发硬,上面还有白色霉斑。这次忍痛割爱。不忘拍个照片,依然让它留在我的身边。还有去香港旅游发的纪念品,仿绿宝石的塑料挂件,纸质挂灯,过时的地图和宣传品……经过慎重的选择,很多东西坚决“断舍离”了。
陪伴十几年的电脑桌,终于和它告别了。看着空出的地方,我立即想买一个新的三门低柜。在网上很快找到合适的家具。正要下单,妻问我,买来的新柜里放什么?你今后书还会进一步清理,腾出的空间会更多。再看看那块空地方,细想,是啊,才腾出来的空间,为什么一定要填满呢?留着空,不好吗?习以为常的思维模式,让我自然地感到,让地方空着不放东西,好像是一种“浪费”,可惜了。这种“塞满”不留空间的想法,应该改变了。
于是,我索性又将坐了十几年、已脱了皮、不舒服的黑色皮转椅丢弃,将房间家具重新调整布置。不必要的东西少了,空间大了,二十多年未变的房间,顿时给人宽敞的感觉,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既有新鲜感,又感到舒服。
物质上的“断舍离”已不是新鲜的话题,那么精神层面上,是否也存在“断舍离”?在我们的生活安排中,特别是工作之外的业余时间,不少人总是排得满满的,生怕浪费一分一秒。殊不知,精神层面上也应重视“断舍离”,主动减“满”,多留出一些空间,创造可按自己意愿行事的条件,享受自由宽松舒适的生活,那该多好啊!
其实,“断舍离”首先是精神上的。做到了精神上的“断舍离”,才会真正实现物质上的“断舍离”。(姚胥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