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当年十二月,叛军攻陷洛阳,东都洛阳遭到严重破坏,名刹白马寺亦未能幸免,惨遭毁坏。这次浩劫之后,诗人张继在一个秋雨之夜宿于白马寺,看到断碑残刹,不禁感慨万千,写下这首诗。
白马驮经事已空,
【资料图】
断碑残刹见遗踪。
萧萧茅屋秋风起,
一夜雨声羁思浓。
——唐·张继《宿白马寺》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当年十二月,叛军攻陷洛阳,东都洛阳遭到严重破坏,名刹白马寺亦未能幸免,惨遭毁坏。这次浩劫之后,诗人张继在一个秋雨之夜宿于白马寺,看到断碑残刹,不禁感慨万千,写下这首诗。
提起诗人张继,大家最熟知的应是他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一个秋夜,诗人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残月西斜,乌啼声声,霜寒阵阵,渔火明灭,夜半钟声,秋江月夜……如此美景在诗人的笔下,化成了满腔愁绪。
七言绝句《宿白马寺》,是张继的又一首写愁名诗。
“白马驮经事已空,断碑残刹见遗踪。”名刹白马寺的辉煌已成过去,如今满眼断壁残垣,令人不胜悲戚。白马寺是中国第一译经道场,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此后,白马寺屡毁屡建,命途多舛,见证了历史的兴衰,朝代的更迭。
寺尤如此,人何以堪。
“萧萧茅屋秋风起,一夜雨声羁思浓。”诗的后两句写身世之感和羁旅之愁,落木无边,秋风萧瑟,夜雨淅沥,这样的夜晚,勾起了漂泊不定的诗人浓浓的羁旅愁思。
张继生不逢时,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考中进士,但是在选才授官时没被录用,他失意归乡待了一年多,之后“安史之乱”爆发,直到宝应元年(公元762年),战乱平复后他才被录用为员外郎。
大抵失意之人胸中多是离愁别恨吧。仔细品味全诗,第一句“事已空”说古恨今愁,第二句“见遗踪”写千愁万虑,第三句“秋风起”摹雨怨云愁,最后一句“羁思浓”烘托夜长愁多。
虽然全诗没一个“愁”字,却句句写愁,真是愁思无限。(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刘永娟)